上大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,而错误的专业选择会带来很多副作用。首先是时间成本长。大学三年或者四年的时间稍瞬即过,因为对于专业具体内容以及后期需要从事的工作没有切实了解,如果选择了不是自己感兴趣的甚至是厌恶的专业,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差,出现为混毕业文凭混日子的现象,严重者甚至出现多门不及格被校方退学的结果。就算是日后进入工作平台后,发现专业对口的工作自己并不适合,理论不能迅速的结合实际,而且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规划,可能会一直处在矛盾状态下机械的工作。
其次,物质成本高、回报率低、精神压力大。在这个仅仅靠文凭很难有好的就业发展的趋势下,前期错误的选择,投入昂贵的学费回报率低不说,且后期转换方向需要重头开始学习又是新一轮的物力精力的投入,会让刚刚进入社会的毕业生一直处在高压状态而得不到自我认可。
然后是职业生涯发展周期被拖长。因为前期专业选择错误,造成求职偏离专业方向,找工作无方向感,长时间处于职业探索期,一直在各个起点起跳,没有纵向的发展,与顺利发展的同龄人差距越拉越大。
所以,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包括能力倾向、职业兴趣、价值观、职业期望、性格特质、职商等因素,结合职场行业岗位相关联性以及发展趋势,确定后期的职业发展方向,选择适合的专业是非常重要的。
技巧一:要了解课程设置
高校中很多专业名称非常新颖,比如金融工程、生物信息技术与管理等。很多学生看着专业的名字“时髦”就盲目报考,其实,考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、就业方向等,同时也要考虑本人的志趣和爱好。
技巧二:要考查师资力量
在面对一些较“偏”和“专”的新专业时,不要忘记考查一下院校师资力量、行业背景、培养目标等综合因素,这与考生将来的就业有密切关系。也有一些高校因“专业名称不好听”而采用“新瓶装旧酒”的手法把它变为新专业,其实是“换汤不换药”。
技巧三:分析就业的前景
现在很多考生总是喜欢报考金融、贸易之类的“热门”专业。事实上,热门与冷门是相对而言的,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,冷门与热门也会出现交替。因此,考生报考专业时应考虑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,结合自己的意向和兴趣,关注该专业的发展前景,作出综合判断,不必一味追求热门专业。
技巧四:权衡与院校关系
有个别院校开设新专业,与学校的传统专业优势存在较大差距,比如,工科类院校开办影视专业、农林院校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等,对这些所谓的新专业,考生需谨慎对待。
专家还提醒家长,选专业时,家长最好只提供参考意见,不要将自己的愿望、喜好或判断强加到孩子身上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